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们应该为“中年危机”苦恼吗?|故事诊所

2017-08-27 梓新 三明治


“无安全感、失望、孤独、抑郁,这些心理症状本是中年危机的典型特征,但它们袭击的却是25-35岁之间,刚刚进入'现实'的年轻人,尤其在30岁的时候到达高峰。”不久前《国际行为发展期刊》上的一项调查显示,39%的男性和49%的女性在20多岁的时候感觉到“危机”,普遍症状是一种不真实感。


其实很难从具体的年龄去界定“中年”的定义,它更多代表了一种心理状态。所谓“三十而立”“四十不惑”皆是如此。那么假设三十岁和四十岁之间的人们,处于一种似立非立却并未达到不惑的状态,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“中年危机”。


一位80后的男子写信给树洞谈了谈他的中年困惑。

树洞来信


故事诊所的第 11 封来信


最近一位同龄好友决定离开家乡,南下寻求新的发展,我内心着实钦佩他的勇气,同时我也问我自己,如果是我,是否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,然后,陷入了沉思。联想到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热议的话题,到底几岁算中年。有定义25岁就算中年的,有说35岁还算青年的。其实想来,从古至今似乎这样的定义一直就有,正所谓三十而立。


我想,之所以人类会对此如此在意,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年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很多。从生理上讲,随着中年的到来,预示着一些机能可能慢慢开始衰退;从心理上讲,中年似乎要求我们的心智进入最成熟全面的黄金时期;从社会责任上讲,中年意味着你将转变角色,开始承担你所要承担的绝大多数社会责任。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中年显得如此特别,而这一切的一切也都让中年变得如履薄冰。


于是乎,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学术名词横空出世“中年危机”。


我,作为一个80后,无可避免地也正经历着这场“危机”。虽然不甘心地坚持着有一趟没一趟的运动锻炼,可象征福态的肚子越发挥之不去;虽然通过这些年的努力,工作中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但似乎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和热情;虽然还没有子女,但是父母的年事渐长也成为不能忽视的现实;最重要的,是自我心态上的变化,变得越发安于现状,变得越发瞻前顾后,变得越发犹豫不决。


曾经觉得,这些都是成熟的表现,男人的标志,值得引以为傲;现今却有些模糊和怀疑了。并非否定这些正面的东西,只是对于未来有些迷茫。


——未署名的朋友




▼ 故事药方:


三明治创始人李梓新的一封回信。


他说,他不太爱以青年、中年、老年来划分人生的阶段。它会给人太多对号入座的暗示。前几年流行过的一个词——“无龄感”,其实是人生的法宝。



树洞回信


故事诊所的第 11 封回信


我作为一个38岁的男人,在今天非常有资格谈论中年:)


“中年危机”话题其实是社会情绪的集中宣泄——我们确实活在一个更乐于表达自己不积极一面的时代,如以前的“颓”,到今日的“丧”。这种偏消极的情绪表达一方面能为社会里自觉活得不如意的人减压,另一方面,也为一些其实过得还不错的人提供安全屏障,他们躲在“集体丧”之下还在拼命打鸡血。


除了体态上的一些变化,比如那讨厌的挥之不去的肚腩,你真的感到心态上一定要落入众人所设定的“中年”情节吗?工作热情的减退,一定是因为“中年”这个罪魁祸首吗?生活上的安于现状,一定是中年的锅吗?


如果把人生看作“七年一轮回”,本身无论是不是步入中年,每七年,人都要吐旧纳新一番。这是螺旋式上升的轨迹。但是如果吐旧得不彻底,纳新得不充分,上一个七年的一些沉淀物,将会继续残留,可能更深远地影响你接下来的生活,久而久之,就积重难返了。


没有足够改变自己生活的勇气的人,可能在年轻时也畏首畏尾,不见得要到中年时才首鼠两端。而在中年时以中年为借口,不能对已然死水一潭的生活做出改变的人,他那属于自己的心火必定不够炽热。


我一直相信,只要有心,世事必有其解决之道。如果以状态而言,我25岁结婚,26岁生子,那也是早早进入了“上有老下有小”的中年状态了。可是,伴随孩子成长的12年来,我和太太一直在专注自己道路的探索。那些试过了觉得不喜欢的事,不可能勉强。那些失去弹性的生活时期,多一天都几乎不能忍受。“改变”几乎是来自血液里的应激反应。长期忽视它反而会引起身体机能的失调。


我并不是说,每一天随时都要改变。或许改变的契机需要积累,而当你感知到长期不变的生活,已经拖慢了你的“中央处理器”——大脑的转动、生活的弹性、好奇心的持续。那么即使没有强烈的需要变化的原因,那持续不变的状态本身也足以成为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了。


我不太爱以青年、中年、老年来划分人生的阶段。它会给人太多对号入座的暗示。前几年流行过的一个词——“无龄感”,其实是人生的法宝。你不妨把人生的三五年或者七年十年设为一个阶段,回望过去觉得这个阶段所取得的收获是不是为你所满意的。如果不满意,为什么不寻求改变呢?


人到中年,其实身边的资源,应该是更让你比筚路蓝缕的青年期,更有改变的成本和基础了。别贪恋那些,你并不太爱但只是惯性呆在里面的生活舒适圈。


正如你所说,中年人要承担大多数社会责任。多有趣啊,属于我们话事的时代终于来临了。年青的时候你望着前面的山峰,恨他们挡了你的路。而今天的年轻人,其实还未到中年,却早早羡慕起比自己更年轻的人。永远都只看到别人“好”的一面,生活在自己“坏”的一面的阴影里,也是一种自虐。


当20多岁的年轻人感慨患上“初老症”时,30多岁的青年人或许更应该轻步跨过年龄的界限,重新出发,竟未完成之事。


梓新


如果你也有想要倾诉的话题,欢迎写信告诉我们。未来我们会选择性地将来信刊登在微信平台上,你的困惑将有可能得到三明治作者们的回复。


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,提交你的信件。


也可发送邮件至信箱:tellus@china30s.com


►  查看往期故事诊所内容:

# 作为单身八零后,我感觉自己是生活的旁观

# 她从工厂来信,问我们“放弃是否只是一种懦弱”

# 这个年轻人说,钱就像一个噩梦,每晚都让她陷入困境








点击图片,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


/ 九月每日书,开放报名中 / 

每日书已经一周年,1189人次在每日书活动里写作

写每日书的目的在于捕捉生活瞬间,恢复写作感觉

无论你想写的是每日遐思,还是小说或诗歌

只要你希望养成写作习惯,每日书就在这里等着你


/ 五原市集,WUYUAN MARKET / 

我们为一条小马路打造了一个文创市集

以五原路为媒介,连接传播美好生活美学的文艺小店

以及创意机构和活动

这会是一次你周末逛上海原法租界小马路的全新体验

今天最后一天,小店打卡+社区达人分享会

不要错过了!



▽ 点击进入《三明治:我们与我们的城市》亚马逊页面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